建立自己研究主題的基礎知識與掌握領域最新發展

 

目前我們實驗室有部分人員在自己研究主題的基礎知識與領域最新發展的掌握上都非常不足,亟需改進。研究絕對不是向學長學習既有技術後就依照老師的指示去執行,那樣就像機器人一般,並沒有學習做到可以主導推動自己的研究的地步,並不是真正具有研究能力。平常沒有養成尋找及閱讀自己研究主題的背景知識和最新發展的論文的話,到了撰寫畢業論文時,就會發現自己腦中擠不出東西出來,引用的文獻自然也就寥寥可數,或是口試時隨便一問就呆掉,都直接呈現出來你對自己研究主題了解的程度如何。

 

每個人在自己的研究主題上,都應該做到:

(1)   每個月月初用最適合自己研究主體的關鍵字組合去Web of Science搜尋,看有沒有新發表的相關論文 (從標題、摘要、到introduction),有就要在小組會議先簡單報告,若老師覺得裡面有部分或全部對我們有用,需要深入了解的話,你就要回去細讀後在下次小組會議做深入報告。

(2)   在小組會議進行研究的各個階段(擬執行計畫、取數據與討論、撰寫論文)的討論時,常會需要去找某個特定技術、特定學理或特定過去工作的論文,都要確實上 Web of Science及網路去搜尋,找到後在會議報告,以凝聚結論,迅速往下進行。

(3)   上述兩者的論文都要寄給我,老師會放到分享給你的reference paper及特定主題的檔案夾內。此特定主題的檔案夾包含了所有與此研究相關人員(你、老師、及與你合作的人)所找到並且報告過的論文,都是此研究過程參考到的論文,所以到撰寫期刊論文或畢業論文時,自然都有可能引用到。也就是它是平日逐漸累積出來的你的參考文獻庫,不是到寫論文時才在找。此特定主題的檔案夾的論文,你都應該要讀過,要自我要求至少每周(碩二)或每兩周(碩一)要讀一篇論文。這樣經過兩年也不過80篇論文,就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來說還算是少的。

(4)   有不懂的,除了查書、wikipedia及網路外,可以與老師約時間個別討論,只要當日或前一日用Skype訊息約時間即可。

(5)   你要這樣主動建立自己研究主體的金字塔結構的知識庫,才能有能力提出解釋或新的實驗方法,才像是在做研究,才是真的學到駕馭科學。你要主動去學,不懂的拿出來問,老師才能幫你,否則老師不會知道你不知道甚麼,自然就無從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