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presentation)
演講結構反映出演講者的思維結構。混亂的結構不但表現演講者治學態度馬虎,同時表現演講者漫不經心、輕視聽眾。演講結構不但應符合邏輯順序,同時要講究引人入勝。絕不可存有讓聽眾自己整理、消化的心態。演講流程應事先演練控制,以免因時間不夠而虎頭蛇尾。
結構範例:
演講用詞忌誇張與含混。誇張的詞句反映出演講者的投機心態,也是輕視聽眾的表現。含混的詞句反映出演講者的懶惰或無知。一般演講由於發問時間有限,聽眾對於含混或誇張的言詞無法追究,然而演講者所喪失的信譽,卻無法追回了。
I、含混的例子
- 【...很好。】(多好?應提出數字)
- 【...效果很好。】(什麼效果?應改為訊噪比等有明確定義的指數)
- 【...很難做到。】(難在那裡?應說明原因)
- 【...這一項不于考慮。】(為什麼?應說明原因)
- 【反正,...】(強詞奪理的開始)
- 【算出來就是這樣的...】(沒有算錯的可能嗎?應說明為什麼答案是合理的)
- 【由下列公式...】(為了使聽眾相信你沒有亂套公式,應說明公式來源及每一項的意義)
-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引用他人的成果未明白分開宣告,有剽竊之嫌。
- 引用他人的成果未註明出處,使聽眾無法查考。
II、誇張的例子
- 【不可能有別的方法...。】(應改為:【據我所知,沒有其它的方法】)
- 【沒有人能解釋...。】(應改為:【據我所知,還沒有人提出解釋】)
- 只報告馬力大,絕不提耗油量,報喜不報憂,有欺騙之嫌。
- 一昧推廣結論,忘卻原有假設,自相矛盾而不自覺。
- 過度吹噓未來展望,流於臆測。
演講的目的在於傳播科學新知,因此演講的設計應力求讓聽眾容易了解。一場迷糊的演講,浪費所有聽眾的時間,演講者要負失敗的責任。本文所提的注意事項,只須演講者多付出少許心力,就可以使聽眾的接受效果大為改善,值得我們努力。